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汽车知识百科 >

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些

2025-03-31 08:58:07 来源:网易 用户:邓韵飘 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,它们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,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。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农业活动,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。以下是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具体名称及其大致时间:

1. 立春(2月4日左右):春季开始。

2. 雨水(2月19日左右):降雨量增加。

3. 惊蛰(3月6日左右):冬眠动物开始苏醒。

4. 春分(3月21日左右):昼夜等长。

5. 清明(4月5日左右):天气晴朗,适合踏青。

6. 谷雨(4月20日左右):雨量增多,有利于农作物生长。

7. 立夏(5月6日左右):夏季开始。

8. 小满(5月21日左右):作物籽粒开始饱满。

9. 芒种(6月6日左右):麦类作物成熟。

10. 夏至(6月21日左右):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。

11. 小暑(7月7日左右):天气开始炎热。

12. 大暑(7月23日左右):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

13. 立秋(8月8日左右):秋季开始。

14. 处暑(8月23日左右):炎热结束。

15. 白露(9月8日左右):夜晚温度下降,水汽凝结成露。

16. 秋分(9月23日左右):昼夜等长。

17. 寒露(10月8日左右):气温进一步降低。

18. 霜降(10月23日左右):地面开始出现霜冻。

19. 立冬(11月7日左右):冬季开始。

20. 小雪(11月22日左右):开始下雪。

21. 大雪(12月7日左右):降雪量增大。

22. 冬至(12月22日左右):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。

23. 小寒(1月6日左右):天气开始寒冷。

24. 大寒(1月20日左右):一年中最冷的时期。

二十四节气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,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